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四川政法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坚持创新“不止步”、改革“不停顿”、服务“无止境”,推出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政法套餐”,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四川政法机关的哪些举措给你带来便捷,让你印象深刻?20个热词,邀你“一键点赞”。

点赞时间:6月2日10:00——6月8日18:00
点赞规则:关注四川政法声音微信公众号即可点赞

划重点:点赞无上限,快来给你心中的法治热词点赞吧!

1、设立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检察院
1038302
2、创制全国首个全省性市县一体法治建设指标体系
932110
3、制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司法指标体系
2112625
4、研发国内首个“一带一路”法律服务APP“丝法通”
2230207
5、设立“一带一路”三中心
630121
6、创新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
3471791
7、深化“放管服”改革
3167180
8、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
553122
9、加强破产审判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628473
10、大力推进公益诉讼
4617129
11、创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
555130
12、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
4637656
13、“检企直通车”
654479
14、推行检察建议公开宣告和公开送达
692473
15、开展“一对一”企业法律服务
631282
16、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大服务”活动
2480229
17、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
690242
18、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3461462
19、“非接触式”诉讼服务
800226
20、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927807
设立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检察院

自贸区法院

自贸区检察院

为构建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委批准,四川先后设立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检察院(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检察院)。

创制全国首个全省性市县一体法治建设指标体系

2020年4月,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四川市县法治指数》,建立多元开放的法治建设评价机制,分7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73个三级指标,144个观测点,全面系统反映基层法治成果的社会评价状况。

制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司法指标体系

2019年10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标国际一流,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司法指标标准,在全国法院率先制定出台《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司法工作指标指引体系》,为司法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指挥棒”和评价标准,精准优化营商环境。

研发国内首个“一带一路”法律服务APP“丝法通”

2019年6月,四川省法学会联合省司法厅研发国内首个以公益性服务为宗旨的“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移动APP共享平台—“丝法通”,汇集了17个国家的法律法规130多部,录入律所、公证机构、鉴定机构等,通过“在线咨询、预约服务、专家会诊”等方式,为“一带一路”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服务。

设立“一带一路”三中心

西部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论坛

2017年以来,成都市先后引进国际知名的权威仲裁机构和调解机构,在蓉合作设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成都国际仲裁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西南)中心”“‘一带一路’外国法查明中心”,为企业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事调解、商事仲裁和涉外商事法律风险预警等法律服务供给。

创新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

推动出台《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创新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构建了“公调对接”“诉非衔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多元化解新模式。2019年以来,全省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08万余件,成功率98.4%。

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办事群众解答办证流程

全省下放公安行政审批事项24项,精简办事材料300余份,推行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全面落实出入境证件“十个办”,超过90%的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

“利剑行动”执行案款发放现场

四川法院以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为抓手,着力推进解决执行难,及时兑现企业胜诉权。2016年至2018年,全省法院常态化开展“司法大拜年、失信大曝光、执行大会战、拒执大打击”四项专项行动,执行到位金额1495.7亿元。2019年全省法院执结案件平均用时比全国少10天,较2018年缩短18天。

加强破产审判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西南地区唯一的地炼企业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历重整之后有序恢复生产

四川法院系统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纠纷化解、产能配置、资产盘活、债权清理、职工分流等方面的集中优势、效率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新旧动能转换。2019年,全省法院受理破产案件1675件,一大批知名、重点企业通过破产重整、和解程序实现再生。

大力推进公益诉讼

2018年眉山市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开庭,现场增殖放流鱼苗800尾

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四川检察机关积极构建公益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大力推进公益诉讼。2019年,全省检察机关办理涉民营企业公益诉讼案件302件,帮助民营企业追回在民事诉讼中被多扣押的财产或保证金700余万元。

创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

成都市检察机关率先在全国创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企业或个人如遇到知识产权被侵犯,在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同时,可向检察机关报送相关材料。“双报制”被评为四川依法治理司法类十大案例和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推广经验案例。

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

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最大限度节省企业运营成本,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户籍制度及配套措施改革,加大出入境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区域警务协作。

“检企直通车”

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院与区工商联“检企直通车”联络站揭牌仪式

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院以全省首个成立的成都经开区知识产权检察室为载体,打造“检企直通车”企业产权服务保障平台,突出服务“东进”战略、知识产权保护、“大运会”筹建、文创产业等区域中心工作。

推行检察建议公开宣告和公开送达

渠县检察院检察建议公开宣告现场

四川检察机关把检察建议作为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结合办案向企业或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堵漏建制,从源头上防范企业遭受法律风险。201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检察建议公开宣告和公开送达,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开展“一对一”企业法律服务

德阳市司法局法律服务小分队深入运输公司现场调研法律需求

以县为单位组建“法律服务团”,到因疫情影响复工困难的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法律服务,为346家企业开展专项服务,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的中小企业,以及面临破产等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

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大服务”活动

市州投诉机构走进自贡市高新区板仓工业园园区开展现场受理咨询与投诉

深入走访企业一线,扎实开展“四个一”(召开一场座谈会,发放一份调查问卷,形成一份调研报告,列出一份问题清单),为企业提供涉企法律服务和政策法律咨询32754人次。

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

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和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公益法律服务”活动

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对全省21万余家企业开展劳动合同普查和体检,排查并化解矛盾纠纷9.6万余件,出具“法治体检”报告3万余份。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市民办理业务

建立跨地域业务协同平台,打破层级分割和地区边界,实行两级分类、全面放开、区域调控的落户政策,积极服务企业职工落户。目前,我省除成都市外其他市州流动人口户籍迁移均实现“零门槛”。符合条件的身份证办理均在全国、全省实行异地办理。

“非接触式”诉讼服务

网络司法拍卖广泛运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四川法院全面推进“非接触式”诉讼服务,有效满足企业司法需求。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20年2月,四川微法院审判、执行立案成功率均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1月至4月,全省法院开展“云执行”,“无接触”发放执行案款105亿元。开展网上司法拍卖11038次,成交金额29.19亿元。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建设,建成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0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4687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52253个,开通“12348”四川法网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实际上线率、参与解答率、服务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

专题制作:四川长安网编辑部